
Hello! 我是留佩萱 (pronoun: she/her),歡迎你來到這裡。
我目前是一位美國心理諮商研究所教授、也是一位心理諮商師,目前居住於北美原住民Duwamish People (the Dxʷdəwʔabš) 的土地上(這個地方也被稱為西雅圖)。
我從2015年開始在這個空間寫文章,當時的我開始就讀心理諮商博士班,在這裡寫作是希望可以分享我所學到的心理健康知識,讓每一個人可以好好照顧自己、重視自己的心理健康。
過去幾年,很榮幸可以在這個空間中寫下許多文字,這些文字陪伴我自己成長、陪伴我完成博士班學業、陪伴我面對生命中各種轉變與挑戰。也邀請你,花一點時間閱讀這些文章,你可以到文章彙整頁面看到我寫的所有文章。若你需要更多資源,我在成為創傷知情、相關資源、以及COVID-19心理健康資源頁面都整理了許多其他資源。
這個部落格目的是提供知識與反思,我無法藉由你的留言或是信件回答你想要諮商的議題,而且在網路上詢問問題也可能會有許多侷限和誤解。我非常鼓勵你為自己找一位心理治療師(在台灣包含心理師或精神科醫師)做長期且深度的心理諮商。
我一直相信,過去發生在你身上的傷痛都不是你的錯,但我們有能力讓自己復原。希望這個空間的文字能夠幫助到你,踏上自我探索與復原的路:)
Warmly,
留佩萱
關於我
學歷 (Education)
PhD in Counselor Education & Supervision, Penn State University
M.Ed. in Counselor Education, Penn State University
B.S. in Biochem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諮商執照/證照 (Licensure/Certification)
Licensed Professional Counselor (LPC; State of Pennsylvania)
Licensed Mental Health Counselor (LMHC; State of Washington)
National Certified Counselor (NCC)
EMDR formally-trained therapist
Internal Family Systems Therapy Level 1 Trained Therapist
Internal Family Systems Therapy Level 2 (Feb-May, 2023)
現職 (Current Position)
Core Faculty & Coordinator of Trauma Counseling Certificate, Clinical Mental Health Counseling program, Antioch University Seattle
諮商專長 (Counseling Specialty)
創傷治療 (Trauma Counseling)
童年創傷 (Childhood Trauma)
性侵、家暴 (Sexual Assault & Domestic Violence)
創傷知情 (Trauma-Informed Care)
多元迷走神經理論 (The Polyvagal Theory)
EMDR治療
內在家庭系統治療 (Internal Family Systems Therapy; IFS)
著作 (Books Publication)
以下是我的四本著作,歡迎大家購買閱讀:)
《擁抱你的內在家庭》(2022,三采文化)
《尋找復原力》(2020,遠流)
《療癒,從感受情緒開始》(2019,遠流)
《童年會傷人》(2017,小樹文化)




支持我
這個部落格的宗旨是希望可以把心理健康資訊傳遞給大家,每一篇文章都是讓每一個人免費閱讀、沒有制定要成為會員才有的閱讀權限。當然,寫作需要時間與精力,若你想捐款支持我繼續寫作,歡迎利用以下方式捐款。當然除了捐款外,還有許多其他方式你可以支持這個部落格,像是把文章分享給需要的人、讓更多人得到心理健康資源、讓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好好照顧自己的心理健康。
小額支持About Counseling部落格/Support My Writing!
US$5.00
若你想要訂閱我的文章,請輸入你的電子郵件,新文章就會寄給你囉! 若要聯絡我,請閱讀聯絡方式頁面。
Podcast/採訪
- 【心地聊天室 Cindy’s Talk】進擊的飲食自由- 唯有先認識節食文化才能夠真正擊垮它 ft. 留佩萱博士
- 【哇賽心理學】溫柔感受內在,找回最初自我 feat.留佩萱博士 | 哇賽療心室 ep60
- 【馬克說書】認識並了解你的多重心智,卸下他們的重擔,讓他們自由 -《擁抱你的內在家庭》
- 【剛好玉見你】S2EP36 聊傷答錄機|擁抱那些住在你心中的家人們 ft.留佩萱 老師
- 【上學之WHY】S2EP6(上)給成人的情緒教育:「難過又沒有用」「理性才代表成熟」,為何我們總是無法面對情緒?ft 留佩萱
- 【上學之WHY】S2EP6(下)給兒童的情緒教育: 該如何幫孩子從小培養情緒能力?環境建構與教案分享 ft 留佩萱
- 【矽谷太太充電站 XiGuTaiTai】Ep 52 專訪美國執業諮商師留佩萱–成為覺察、接納、充滿好奇的自己
- 【兒盟創傷知情照護】 ep1|創傷知情
- 【兒盟創傷知情照護】 ep2|情緒調節與協同調節(co-regulation)
- 【兒盟創傷知情照護】 ep3|尋找復原力
- 【我人本我知道】【人本教育札記】EP02 | 做自己就是個人主義?feat.留佩萱
wonderful article and good information
thanks for your time and effort!
讚Liked by 1 person
Thank you! 🙂
讚讚
很感激看到你的部落格。在我的国家马来西亚新手做辅导不是一条容易的路。看到你的部落格时有种暖暖的感动。谢谢你
讚Liked by 1 person
一起加油! 🙂
佩萱
讚讚
佩萱:
近來從非認知能力的研讀與資料搜尋中看到您的分享,對研究教育的我,這兒真是一片豐饒的沃土,謝謝妳的分享與努力。也祝妳早日完成研究,幫助這個世界變得更好!
恆昌 謹上
讚Liked by 1 person
恆昌你好,
謝謝你!我們一起努力:)
佩萱
讚讚
好豐富的地方!雖然還沒徹底讀完,但已被你的真誠打動了!謝謝你。
讚Liked by 1 person
謝謝你! 🙂
佩萱
讚讚
翻墻后不經意間找到這裡~
對於初入社工行業的我獲益良多啊
讚讚
謝謝妳Karen:)
佩萱
讚讚
請問佩萱在台灣有諮商的服務嗎?
讚讚
Lily你好~
因為目前都居住在美國,在台灣並沒有提供諮商服務喔~
佩萱
讚讚
我很開心閱讀到這本書,雖然它沒有治癒我受創的心靈,卻撞出了許多童年的記憶,我感覺被同理,閱讀中情緒波動讓我不得不放下書,我並不想跟過去和解,也不想剛母親和解,只想停止那些傷痛的回憶盤旋在腦海中。
我也會練習著別把創傷留給下一代。
讚讚
你好~要療癒過去創傷真的非常不容易啊! 如果你願意~也會推薦你尋找一位有創傷訓練的專業助人工作者做諮商!
佩萱
讚讚
有推薦信任的諮商師嗎?在台灣。 我因爲童年跟婚姻雙重創傷,現在面對青少年期的男孩感覺兩人都非常辛苦,我無法容忍青少年慣常有的情緒表達。需要幫忙。
讚讚
請問你會做線上諮商嗎?
讚讚
你好!
我目前沒有在做線上諮商喔~ 不好意思啊!
佩萱
讚讚
最近看了你的書「童年會傷人」讓我想開始正式自己的童年,也想開始治療,但是我想了解治療童年有相關推薦的醫生嗎?或是要怎麼選擇諮商師呢?
讚讚
Tina你好!
因為我自己是EMDR受訓~ 我會推薦可以尋找台灣EMDR受訓治療師喔! 台灣EMDR學會網頁上有列出治療師名單: https://www.temdra.org.tw/blank-5
祝福你!
佩萱
讚讚
我住在美國Sacramento, 想知道如何跟您諮商約談? 請用email回覆我好嗎?感謝您!
讚讚
我住在美國Sacramento, 想知道如何跟您諮商約談? 請用email回覆我好嗎?感謝您!
讚讚
您好,
想請問怎麼報名您在台灣將有的工作坊
讚讚
看妳的文章是感動和感謝!
妳的分享讓我感動,幫助我漸漸的去認識情緒和想法這兩個不同之處。一邊讀的同時,一邊自我檢視自己、去認識自己。雖然現在才開始,但對我的幫助很大,我需要時間去消化,才能在明白自己的同時才學習聆聽別人。認識自己的情緖這部份,需要勇氣來學習。我的朋友曾和我分享過 mindfulness 這個概念,但我瞭解的很片面。希望能在妳的文章分享中能明白多一些。
真心的感謝妳無私的分享,這個世界的人真的很需要去 self care then learn to walk with others. 我們的社會、世界才不會愈來愈暗⋯。
讚Liked by 1 person
謝謝留博士,我在一篇文章中引用您的書與您的話,在此厚顏分享。
迎面而來 隨風而逝
如果,這一切都已經過去,那為什麼悲傷還要繼續呢?
我們常常聽到這樣的話,也常常問自己、問別人這樣的話。
當下,我們所正念專注覺察的當下,此時此刻,有風雨過後的清涼,有秋收稻穀沁人心脾的氣息,更有滿園亂舞的黃葉,和電線桿上成排的八哥喧鬧。
當下,當下還有甚麼?
如果我們真心真意的去覺察,當下還有來自記憶的情感流動啊,那些的源頭,可能是來自兒時的故事,也可能是來自年少輕狂的一段情殤,更有可能是來自於不久之前的一個因為挫敗、因為求不得,因為執著,所殘留的,隱隱作痛。
那些也在當下,不是嗎?
當下覺察的,有好多好多,那為什麼我們要拒絕這些美麗過往在此時此刻給我們的訊息?只因為我們害怕憂傷?只因我們認為沉溺於那些虛假的生命夢境,是一種無明、沒有任何意義價值的執念?
其實,過往是假的,但是當下覺察的,卻實實在在的,在我們平靜的冥想、臣服的正念中出現,有時,還有如排山倒海一般洶湧而至,我們無法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更沒有辦法在這樣的波浪中站穩腳步,我們只能哭泣。
「我知道那些都是沒有意義的,我現在過得很好,…但有時候那些莫名的情緒還是會來,我很害怕,我會恐慌,不知道為什麼。」
「或許,能夠告訴我那些告訴我過去都不是真實的那些老師、朋友,只因為他們比我幸福,只因為他們的童年沒有挫折,別人內在住著快樂的孩子,而我並不是。」
朋友上面的這一番話,讓我深吸一口氣。
「我們經歷了同一場暴風雨,我們卻沒有在同一艘船上。」
這是最近在網路上看到的一句話,讓我深思許久。或許我們在恣意妄言談「空」、說「無所住」,用「無我」、「沒有對錯」、「接納祝福」來勸勉別人之時,或許,只是因為我們不能夠同理那些我們所沒有的傷痛經驗,我們沒有辦法知道,或許,在看似風平浪靜的海面,在平穩大船上的我們,我們所關愛的人,正在承受巨大顛頗的獨木舟上,嘔心瀝血、撕心裂肺的煎熬。
真的。
對不起,請原諒我的無知,我也謝謝你告訴我,我愛你們,我的朋友。
於是,我感謝我這些朋友們,謝謝你們,讓我了解到原來自己也一樣在躲避「情緒」這個美麗的信使在當下傳遞給我的訊息。或許那些被我忽視的訊息關聯著虛妄的過去,連結著無明的貪嗔癡慢疑,但是,那些無損於這些訊息的價值,那些,都可以是我們智慧成長的美麗機緣。
最近接觸到年輕的留美諮商師,留佩萱博士的作品,她的文筆溫和,把一個個驚心動魄的心理個案說的不疾不徐,動心動情婉約至極。我非常喜歡她在《療癒,從感受情緒開始》這本書中的一句話:「情緒是能量,就像浪潮一樣,你必須讓浪潮撲向你,去感受情緒在身體裡面的感覺,情緒才會離開。」
在某些事情上,我孤獨坐在巨浪中的獨木舟上,我的情緒一波又一波的對我迎面而來,我有我的美麗故事,一如你也有你的。讓我們相互陪伴,為你的、我的,在生命中堅持、創造的勇氣喝采。受傷的孩子不需要和解,只需要被理解、被認同,被看見他的存在;憂慮的過往不須從記憶中刪除,只要被我們承受、接納,就能煙消雲散,靜靜地釋放。
我的朋友,在當下,我們就讓這些情緒感受迎面而來,然後隨風而逝。
讚Liked by 1 person
謝謝你的分享! 🙂
佩萱
讚讚
我是看了佩萱你的書才明白童年對我們影響很大,可以請問佩萱,如果想要尋求心理諮商,是一定要安排時間到診間去嗎?還是可以透過線上諮商
讚Liked by 1 person
若線上諮商方式你覺得舒服可以適應,是可以試試看線上諮商喔! (有些人比較喜歡in-person,但有些人蠻適應喜歡線上諮商)
佩萱
讚讚
佩萱平安:
想跟您談談創傷工作坊,
方便與我聯絡嗎?
淑卿
讚讚
請問你會做線上諮商嗎?
讚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