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人生,從問自己「美麗問題」開始

疫情生活已經過了半年多了,不知道大家過得如何?

二○二○年對我來說,是充滿「問題」的一年。新冠狀病毒疫情把我認識的世界翻轉了,在我居住的城市,大家已經線上工作和上學半年,我也做好心理準備,這樣的狀況還會再持續好一陣子。許多場所持續關閉,公園內常常看到有人拿著啞鈴做重訓、拿著瑜珈墊做瑜珈,超市中每個人都戴著口罩,我以前從來沒有想過會在美國看到這個畫面。我還記得三月每天看數據攀升時心中的焦慮,而現在似乎已經對數字麻痺了,剛剛去查了確診數據,啊,美國現在有超過六百萬人確診。

看到這個世界以我從來沒有想過的方式劇烈做改變,我的內心世界似乎也開始被翻轉。

疫情讓我用不一樣的眼光看待世界──那些以前覺得理所當然的事情,突然間驚覺並沒有那麼理所當然。我了解到原來失去可以來得很突然,而且是會發生在我們任何人身上。

當世界開始轉動, 似乎把我大腦許多僵化的地方也轉動了,那些我腦中陳置許久的想法和信念也開始被打亂,許多問題開始在我腦中飛舞──我為什麼要在這裡?人生什麼才是重要的?成功是什麼?我在錯過什麼?又是為了什麼?我想要什麼樣的人生?

突然間,我的腦中飛舞著各種問題,然後我找不到答案。

把問題放在心中,不用立刻找到答案

很巧的,那陣子,一位我讀博班時督導的學生打電話給我,每次手機響看到她的名字,都會讓我微笑。我很珍惜兩年前她畢業後,我們可以成為朋友,一兩個月就會通電話或視訊,持續參與彼此的生活。我想著,出現一位諮商師真是太好了,她可以幫我找出答案,於是視訊時,我把腦中的問題們全部倒出來:「我有好多問題,然後我沒有答案!」

她在螢幕中大笑著,說:「這些都是很大的問題呀,妳不用現在就知道答案!妳可以把這些問題放著,慢慢地想。」

把問題放在心中,不用立刻想出答案,這對我來說實在是很新奇又陌生。我不喜歡把問題擱置著,在我心中,問題就是要用來解決的、要想出辦法的,而且要有效率、越快越好。

幾天後,另一位朋友推薦我讀一本書,書中有一頁是詩人萊納‧瑪利亞‧里爾克 (Rainer Maria Rilke)寫的詩,中文意思大概是:「試著去愛問題本身,然後對於你心中那些尚未解決的問題保有耐心。不一定要現在就找到解答,解答可能還無法給你,因為現在的你還無法活出這個答案。重要的是,去活著,帶著這些問題一起活著。或許,慢慢地,不知不覺地,你會活出這些答案。」

讀到這首詩時,我停頓思考了許久──這幾句話,正是我現在需要的。

生命就是這麼有趣,你需要的人事物,都會在你需要的時候出現。詩人里爾克在一百年前就寫下了這首詩,我在我需要的時候讀到了它。而且因為時機對了,因為我腦中正好充滿困惑與問題,所以我可以把這句話讀到心中。

然後我想著──或許我心中的那些問題,在時機對的時候,答案就會出現了。

問自己美麗的問題

一場疫情帶給世界許多紛亂、失去、和哀傷,沒有人希望發生這樣的事情,但它發生了。

這場疫情讓我覺得很幸運的,是它發生的時機,剛好是我生命中有比較多能力和空間去面對的時刻。如果在博班最後一年發生,當時我已經被博士論文和找工作壓得喘不過氣來;如果是擔任大學教職的第一年發生,我忙著適應新工作和新環境。而疫情爆發在我工作第一年的尾聲,我剛好進入休息與充電,有比較多的能力來面對疫情帶來的變動。

擔任教職第二年、工作比較上手,我開始練習更有效率的工作,空出時間做我喜歡做的事情,再加上疫情居家生活多出更多時間,於是我開始嘗試一些以前認為「我不會」的事情──烘培、烹飪不同料理、涉獵以前覺得自己不會喜歡或不會懂的領域。

我從來沒有自己烘焙過,連基本的工具都沒有,過去都是在朋友的帶領下做出幾樣蛋糕,我心中也一直認定:「我不可能自己一個人做出蛋糕!」。這次,我買了基本工具、讀了食譜,第一次自己做出了幾樣我喜歡吃的蛋糕。我也嘗試不同料理,做出以前覺得自己不可能煮出來的菜餚。還有,這兩個月來,我讀了快十本其他領域的書籍,這些領域是我以前覺得自己不會喜歡的。

這些新的經驗,讓我驚覺:「原來我會,我做得到呀!原來我讀得懂這些東西,而且這些東西很有趣!」

我發現,原來我以前「告訴自己的故事」都不是真的──我告訴自己「你不會烘焙」不是真的、我告訴自己「你不擅長廚藝」不是真的、我告訴自己「那些領域你不會懂、不會喜歡」也不是真的。

那些放在我腦中的信念、自我認同、好幾年來我不斷對自己說的話,很多都不是真的。現在不是真的,也從來就不是真的

當發現自己攜帶這麼久的信念是假的時,那種感覺令我感到迷惘與暈眩,似乎我的世界開始晃動──原來我型塑出的自我認同許多都不是真的,那麼我還想知道:我告訴自己的其他故事、內心各種「應該」與「不應該」,還有哪些也不是真的?

我了解到,或許面對我心中那些問題與疑惑,我需要的不是答案,而是要問自己「新的問題」──那些我心中的設定與假設,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

我需要問自己「美麗問題」。

你想問自己的美麗問題是什麼?

詩人大衛‧懷特 (David Whyte)提出「美麗問題」(beautiful question)這個詞。他說,「美麗問題」就是那些能夠轉動我們的思考、晃動內心世界、鬆動你的自我認同的問題

能夠問美麗問題是非常重要的能力,因為當你開始問美麗問題,就可以展開新的內心對話、出現新的可能性。

於是我現在問著自己──我告訴自己的那些故事和論述,是真的嗎?

過去,那些我告訴自己的故事和信念,在我心中形成一道道高牆。以前,我不會往那裏走去,因為我認為那些地方是死路、不會通的。但現在的我發現,原來那些地方並不是死路,原來牆上有一道門,門打開後,牆後有另一個我從來沒想過的世界

那你呢?你在心中建立了哪些高牆?哪些地方你認為是死路?這些牆上寫著哪些信念、哪些「應該」與「不應該」?你不斷對自己說的故事是真的嗎?就算以前是真的,那現在還是真的嗎?如果你願意向這些牆走過去,它真的是死路嗎?還是牆上其實有個門?打開這個門後你會發現什麼?

當人生卡住時,就開始問自己美麗問題吧!

當然,問自己「美麗問題」是一件非常需要勇氣的事情,因為你一旦開始問美麗問題,你就冒著風險,可能要離開現在你待的地方、抵達新的地方。你可能需要放手,放掉舊有的信念、自我認同、或熟悉的生活樣貌;你可能需要離開一些人事物,或是離開某些部分的自己,而你會感到哀傷,因為每一種離開都伴隨著悲傷。你可能需要放下你長期編織的故事,讓自己擁抱一個新故事,並且知道這個新故事可能有一天也需要被你放下。

你想問自己的美麗問題是什麼呢?哪些問題會讓你的內心高牆出現一道門?哪些問題是你不敢問自己的?你害怕發現什麼?

不管你現在心中有哪些問題,你不一定要尋找答案,而是要問自己美麗的問題。

然後,把這些美麗的問題好好放在心中,讓它萌芽,讓它們延伸到你內心深處、碰觸你的人生目的與價值觀、蔓延到內心那些你想要推開或遺忘的部分。不用急,慢慢來,在心中空出一些位置,把這些問題放著、展開,或許有一天,你就會活出答案。

詩人懷特提出一個美麗問題我很喜歡,他問:「我現在可以和自己展開什麼樣的對話,讓未來的我會感謝現在的我呢?」我決定把這個問題放在心中,帶著它一起生活。我希望現在的我,可以當未來的我的好祖先。

你想問自己什麼美麗問題?

 


參考資料:

  1. THE POWER OF A BEAUTIFUL QUESTION WITH DAVID WHYTE
  2. Tired of the old story? Ask new questions
  3. Quote from Rainer Maria Rilke (1875 – 1926): “Be patient toward all that is unsolved in your heart and try to love the questions themselves, like locked rooms and like books that are now written in a very foreign tongue. Do not now seek the answers, which cannot be given you because you would not be able to live them. And the point is, to live everything. Live the questions now. Perhaps you will then gradually, without noticing it, live along some distant day into the answer.”

《療癒,從感受情緒開始》

YLNA80療癒從感受情緒開始-封面300dpi

出版社: 遠流
出版日期: 2019/8/29 (8/23開始預購)

 

 

《童年會傷人》

123
出版社: 小樹文化
出版日期: 2017/7/10

讀書共和國:https://goo.gl/aKs1B1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