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裡我整理了About Counseling部落格的所有文章,歡迎慢慢閱讀:)

生活當中的一點反思文字

親子教養

心理健康與自我成長
- Women Talking──在受侵害之後,要留下來、還是離開?
- 我可以被療癒嗎?
- 當自我成長,變成了邪教
- 新的一年,相信你自己需要什麼
- 疫情過後,我們想要回到什麼樣的世界?
- 成長,需要讓自己能夠待在「之間」
- Be Still──靜止下來,和自己的冬天待在一起
- Black History Month──從理解別人,來看見自己
- Unbecome──新的一年,讓我們開始「去除成為」
- Strong Back, Soft Front──擁有堅定內在,才能溫柔對待
- 給親愛的年輕人(和每一個人):你的價值,來自於你存在
- 哀悼沒有「結束」──學習和哀傷一起生活
- 2020年,謝謝你教我如何當個人類
- 在疫情壓力下,保有關係連結
- 改變人生,從問自己「美麗問題」開始
- 在疫情中,展現最好的自己
- 在疫情中,傾聽內疚
- 在疫情中,學習失去的藝術
- 給每一位因為疫情而感到焦慮的你
- 在混亂中,看見改變
- 助人工作者,我們過得好嗎?
- 在充滿焦慮的世界中,練習讓自己穩定下來
- 關心、責任、尊重、了解──新的一年,讓我們練習如何去愛
- 當我們一起,就能撐起一個人撐不住的哀傷
- 帶著恐懼與未知,走進人生沙漠
- Know My Name: Chanel Miller教我的事
- 認識情緒變化三角──是情緒,還是想法?
- 想快樂的事就好?當正向思考成為「毒性正能量」
- 擁抱未知與迷惘──讓自己待在「之間」
- 我正常嗎?
- 是過去還是現在?那些從來不曾離去的創傷
- 當社群網站把人連在一起, 我們卻是最孤獨的世代
- 練習傾聽自己,從「離開」食物開始
- 新的一年,讓我們努力成為別人生命中「對的人」
- 為什麼他會自殺?──痛苦時,我們更需要與人連結
- 讓我陪你一起撐住哀傷
- 挖開被掩埋的哀傷──讓我們開始談論心理健康
- 去感受的勇氣
- 在心碎之後:接納哀傷,花時間與悲傷相處
- 當性侵倖存者打破沉默
- 幫助孩子克服逆境──當孩子身邊值得信賴的大人
- 面對童年傷害,你可以做的自我療癒
- 預防孩子被性侵,家長可以怎麼做?
- 受過創傷的你(妳),你(妳)不孤單
- 終止兒童虐待!從美國兩個家訪計畫談起
- 在地震過後,如何陪伴小孩
- 過節不一定要快樂,好好照顧自己就好
- ACE研究: 受了傷的童年告訴我們什麼?
- Growing Mindful: 察覺、好奇、感受當下
- 對自己好一點:從練習Mindfulness開始

教育
- 【創傷知情學校系列Part 5】孩子的行為,顯示他在「神經系統梯子」的哪裡
- 【創傷知情學校系列Part 4】是「上層腦」還是「下層腦」行為?
- 【創傷知情學校系列Part 3】帶著「創傷殘遺」的孩子:創傷結束後,留下什麼?
- 【創傷知情學校系列Part 2】用創傷知情眼光理解孩子
- 【創傷知情學校系列Part 1】 邀請你一起成為創傷知情者
- 與孩子的情緒同在
- 用新的眼光理解孩子──是故意搗蛋,還是「神經覺」失準了?
- 當孩子的生活像戰場…──理解創傷,幫助孩子學習
- 讓孩子動一動,才能學得更好!
- 「三分之一的孩子有精神疾病?」──家長該做什麼?
- 是壞孩子,還是受了傷的孩子?──從美國「創傷知情學校」談起
- 終止強暴文化,從家長好好教育孩子開始
- 教孩子比讀書和成績更重要的事情
- 美國最新研究證實:體罰只會對孩童造成負面影響
- 充足下課,讓學習更專注──把下課時間還給孩子
- 讓孩子玩,和學習一樣重要!

談寫作
- 【談寫作】Part 1 : 開始動筆吧!
- 【談寫作】Part 2: 豐富你自己,就豐富文字
- 【談寫作】Part 3: 寫作的祕訣─安排固定寫作時間
- 【談寫作】Part 4: 放下完美,從寫一份亂糟糟初稿開始!
- 【談寫作】Part 5: 相信過程──如何寫一本書

認識ADH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