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電影「腦筋急轉彎」和孩子談情緒

「腦筋急轉彎」(Inside Out)是今年我最喜歡的一部電影了。

今年六月Inside Out在美國上映的前一個禮拜我剛好參加了一個訓練課程,當時在場的心理諮商師和教授們都在談論這部即將上映的電影。當時一位資深的心理諮商師說她和她先生前幾天以為電影已經上映所以跑去電影院,電影院的工作人員跟她說,電影要一個禮拜後才會上映,而且你們也不是今天第一位要來看Inside Out的客人了。另一位心理諮商師說,她已經買了Inside Out裡各個情緒角色的小玩偶,還有一位心理諮商師說,她在和小孩的諮商過程中放了Inside Out的預告片,並且將預告片裡的內容應用在小孩生活上的發生的事情。

我身邊的許多心理諮商師都對Inside Out這部電影感到很興奮。的確,從這部電影可以和孩子談很多事情,其中一個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和孩子談感覺與情緒。

讓孩子了解,有每一種情緒都是正常的

電影裡出現五種情緒人物,在台灣翻譯成樂樂(Joy)、怒怒(Anger)、憂憂(Sadness)、厭厭(Disgust)、驚驚(Fear)。雖然這是很粗略的把情緒分類,但這些情緒以及用詞的確是小孩開始學會辨認情緒和感覺時的用語。如果Inside Out之後會出第二集,我還蠻希望可以加入愧疚(Guilt)這個情緒角色,因為從我和小孩心理諮商的經驗中,我覺得guilty也是一個小孩常常會經歷的一種感覺。

之前工作和孩子心理諮商時,也有很大一部分的時間是和孩子談辨認感覺和情緒,最常談到的兩個情緒就是生氣與悲傷,因為這兩種情緒是讓孩子產生最多「問題行為」的情緒──譬如說孩子生氣的時候就出現暴力行為像是打人、言語暴力、丟東西、甚至是自殘行為。因為這些「問題行為」,讓大人與小孩認為這些情緒或感覺就是不好的,不應該生氣不應該悲傷,就像「腦筋急轉彎」電影的前半段一樣,大腦控制台應該要由樂樂來主導,甚至樂樂還在地上畫一個圈圈要憂憂待在裡面不要出來。

工作和孩子談到「生氣」情緒時,我都會準備一個關於「生氣」的小測驗問卷,問孩子同不同意這些句子。這些敘述包括"Anger is a bad feeling" (生氣是個不好的情緒)、"Children who experience anger are bad people" (會生氣的小孩是壞孩子)、"Only certain people get angry, it doesn’t happen to everyone" (只有一部分的人會生氣,並不是每個人都會生氣)…等等。我的clients幾乎都會認為「生氣是個不好的情緒」、「人不應該要生氣」或是「只有壞人才會生氣」等等。然後我會告訴我每一個小孩,生氣不是一個壞情緒也不是一個好情緒,生氣是一個很正常的情緒,每一個人偶爾都會有感到生氣的時候。小孩要知道他們是可以感覺生氣的,感覺(feelings)和行為(behaviors)不一樣,會覺得生氣是很正常的,但是生氣時不代表你可以傷害人,不管是肢體傷害或是言語傷害。

每一種情緒都是正常也都是需要被接納的。家長與老師接納孩子有生氣的感覺不代表允許讓孩子可以在生氣時可以打人罵人傷害人,所以更重要的是教孩子如何處理生氣的感覺。每一種情緒也都很重要──因為人類對很多不公不義的事情覺得憤怒我們才能改變社會、因為感到害怕所以我們更保護自己、因為感到傷心所以我們才能尋求協助。

你的情緒角色長什麼樣子? 

在和孩子做心理諮商時我常常會用到很多談情緒的繪本。在讀這些情緒繪本時,我都會都會先讓孩子看繪本插圖,讓孩子先猜每一頁的人物圖案,「你覺得這個人有什麼感覺?」「為什麼你覺得她在生氣?」「為什麼你覺得她很開心?」「為什麼你覺得這個人在難過?」 會問這些問題也是要讓孩子察覺,當一個人感覺____,臉部表情會是什麼樣子?身體會有哪些感覺呢?

當我問孩子這些問題時,他們會指著這些圖案跟我解釋,這個人在生氣因為他的臉脹紅、手握緊拳頭、眉毛皺在一起,這個人難過因為他的頭低下來在掉眼淚,這個人感覺開心因為他在笑。藉由辨認這些情緒特徵我會繼續和孩子談,「那你生氣時的臉是什麼樣子呢? 你的身體有哪些感覺?」這讓孩子察覺到生氣時他可能會覺得身體在發抖、頭很暈、覺得臉很熱、心跳加速。

「腦筋急轉彎」電影裡的各種情緒角色正好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機會跟孩子談情緒、以及人在感受某種情緒時會是什麼樣子? 譬如,用下面這張電影海報你可以問問孩子他覺得哪一個是樂樂?哪一個是怒怒?哪一個是憂憂? 他是怎麼辨認出來的呢? 這些角色的那些肢體動作或是表情讓你覺得他是生氣還是開心? 顏色呢? 為什麼怒怒要是紅色的? 如果樂樂是紅色的會怎麼樣? 光是這一張電影海報圖就可以開啟和孩子間很多的情緒討論呢!

ecb197af-0b5b-487c-8cc0-700ed948cba8

當和孩子討論完「腦筋急轉彎」裡的各種情緒後就可以讓孩子創作啦──創作的形式很多種,可以畫畫、剪紙、黏土等等。你可以問孩子,「你的憂憂/樂樂/怒怒/驚驚/厭厭長什麼樣子呢?」然後陪伴孩子一起創作屬於他們自己的情緒角色,雖然電影裡只有五種情緒,你也可以問問孩子有沒有想要創造電影裡沒有出現的情緒角色,這樣就可以延伸更多情緒的討論。

來創作自己的情緒繪本吧

看完電影「腦筋急轉彎」後我也買了裡面情緒角色的繪本。這些繪本很可愛,就是每一本書裡介紹一種情緒。

11193226_10153230155272530_981348228339884893_n

之前工作和小孩心理諮商時,很常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和孩子一起創作自己的書。這些腦筋急轉彎的情緒小書就是一個很好的範例,讓孩子創作屬於自己的情緒人物繪本。 譬如孩子在創作關於「怒怒」的繪本時,可以和孩子一起想他的「怒怒」長什麼樣子呢? 要幫「怒怒」取一個新的名字嗎? 孩子在「怒怒」這本繪本裡可以寫或畫什麼東西會讓他感到生氣? 他生氣時通常會做什麼事情? 會有那些行為? 同樣的方式,與孩子一起創造出各種情緒的角色繪本,帶孩子一起想什麼事情會讓他感到難過? 開心? 恐懼? 以及各種其他情緒。

接納孩子的每一種情緒

家長們都希望孩子可以開心就好。雖然世界上令人開心的事情很多,但總是有事情會讓我們傷心難過、痛苦、生氣、愧疚、緊張焦慮…,每一位孩子在他自己的生命中都會自然感受到這些情緒。大人要保護孩子免於各種對孩子的暴力與侵害或是疏忽,但生活上還有許多事情都會讓孩子生氣難過像是與朋友吵架、與兄弟姊妹爭執、搬家到新環境、或是面對親人死亡。家長要保護孩子,但並不是不讓孩子感受這些負面情續,雖然家長看到小孩難過自己一定也會不好受。身為一位心理諮商師,我看到孩子有負面情緒心裡也會很難受,但這不代表我要把這些情緒從孩子身邊奪走。Feelings come and feelings go, 情緒來了也會離開。大人要做的事情是陪伴孩子感受經歷這些情緒,並且教他們如何處理這些情緒。


*留佩萱的著作

《療癒,從感受情緒開始》

YLNA80療癒從感受情緒開始-封面300dpi

出版社: 遠流
出版日期: 2019/8/29 (8/23開始預購)

 

 

《童年會傷人》

123
出版社: 小樹文化
出版日期: 2017/7/10

讀書共和國:https://goo.gl/aKs1B1

 

從電影「腦筋急轉彎」和孩子談情緒 有 “ 1 則留言 ”

  1. 引用通告: About Counseling 文章整理 | About Counseling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