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玩,和學習一樣重要!

5327066487_fca5c11db6_z

(圖片來源/Flickr Creative Commons  圖片作者/Jenni C)

幾天前,台北市政府宣布從105年寒假開始廢除寒暑假作業規定,讓孩子決定自己想學什麼和做什麼。有一些家長和老師會擔心如果沒有作業,小孩在寒暑假期間會沒辦法「學習」。當我看到這則新聞時非常開心,寒假和暑假作業,沒有了作業的規定和壓力,請讓孩子盡情的玩吧!

或許一些家長和老師會認為「讓小孩玩」是在浪費時間,小孩應該要把時間花在學習國語、數學、英文…等等上面。但事實上,已經有許多研究顯示,「讓孩子玩」──這裡指的是讓孩子自由自主選擇的玩 (free play, self-directed play)──對於孩子的認知發展、社交技巧、以及肢體發展都相當重要喔 (Bateson, 2011; Gray, 2011)。

讓孩子自己主導遊戲

由孩子自己主導的玩稱為"Child-directed play"或是"self-directed play",這是一種由孩子自己決定要玩什麼、要怎麼玩的遊戲方式,而不是聽從大人的指示或是命令。當孩子能夠自己主導遊戲的方式時,孩子就有機會能夠練習自己做決定、練習如何在遊戲中滿足自己的需要和別人的需求、練習如何與其他人協商討論、以及練習自我調節。譬如,當今天有三個小孩想要一起玩,但每個人想玩的東西不一樣時,這三個孩子就有機會可以討論該怎麼解決問題。是要各自玩自己想玩的東西呢?還是想要輪流玩每個人想玩的東西呢?這就是一個很好的機會讓小孩練習如何「滿足自己的需求但也照顧到別人的需求」,以及練習與他人溝通。

是要自己玩還是要和別人一起玩,這並沒有一個對或錯的答案。有的時候孩子想要自己一個人玩,有的時候想要跟其他人一起玩。所以,當下一次孩子跑來告訴你「某某某不跟我玩」時,與其立刻幫孩子想辦法做決定 (像是告訴孩子「那你去跟誰誰誰玩就好啦」或是叫孩子妥協另一個孩子想玩的東西),家長可以試著先同理孩子的心情,然後把問題丟回去讓孩子想,像是告訴孩子「某某某不想跟你玩,你一定覺得很生氣/難過/失望…,那你想要怎麼做呢?」讓孩子有機會練習想辦法和解決問題,並且鼓勵孩子自己去解決問題。

玩,就是在學習

許多人會認為「玩」和「學習」是互斥的,但研究告訴我們,孩子從玩樂中是可以增進讀寫能力、增加字彙使用,以及增進數學能力。在一份2010年的研究發現 (Han, Moore, Vukelich, and Buell, 2010),藉由遊戲的方式可以增進孩童的字彙量以及語言流暢(verbal fluency)。因為在玩的過程中孩子需要不斷的用到語言,一些遊戲像是扮家家酒或是角色扮演更是讓孩子有機會可以在不同情境底下練習語言使用。玩樂除了可以增進語言能力外,也有研究顯示玩可以增進孩童的數學學習 (Casey, Erkut, Ceder, & Mercer Young, 2008),因為在遊戲中孩子有機會在情境中了解數字的意義,譬如孩子在玩扮家家酒時要去看病付錢或是買菜付錢等等,這些都是幫助孩子把數字融入在情境中──讓這些數字和加減乘除不僅僅只是數學,而是在日常生活中有意義的。而當家長與老師願意給孩子時間去玩,並且不去干涉孩子自己主導的遊戲,這也是一個讓孩子練習專注與堅持的機會 (Elkind, 2007)。

從玩的過程中學習情緒調節與人際關係

在心理諮商中,遊戲對而兒童的治療也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對於年紀小、語言能力尚未發展成熟的孩子,「玩」就是一個可以讓小孩表達情緒並且與他人溝通的方式。玩也是一個讓孩子可以學習如何與別人相處,以及如何處理衝突的好機會。譬如前面舉到的例子,當三個小孩想要一起玩,但是想玩的東西不一樣時,這就是一個讓孩子練習協商、溝通、妥協的機會。或是當孩子一起玩起衝突或爭執時,這也是一個讓孩子學習解決問題的時機。

孩子一起玩的過程中很可能會發生衝突或是起爭執,像是沒經過別人同意就拿走玩具、不遵守遊戲規則、搶玩具、不願意分享、破壞別人的遊戲…等等。當孩子發生爭執時,家長與老師也不要先急著幫孩子解決問題,而是陪伴與協助孩子解決問題,讓孩子練習用適當的方式解決衝突,而不是使用暴力像是打人或吼叫。之前在工作時,我有一個五歲的client,這個孩子在preschool時常常會和同學發生衝突與爭執,譬如當另一個小孩拿走他的的玩具時,他在生氣之下就會直接揮拳打另一個小孩,或是在玩積木時,另一個孩子說了嘲笑他的話語,他就會過去把另一個孩子蓋的積木城堡全部推倒、或是用積木打另一個孩子的頭。而我的工作,就是在幫助孩子了解生氣的情緒很正常,接納同理他的心情,幫孩子辨識情緒以及處理情緒 (讓孩子察覺到「我生氣了」可以怎麼辦?),並且和孩子討論這樣的解決衝突方式(像是打人)會有那些後果 (譬如會被老師懲罰、傷害到自己與他人、讓自己變得沒朋友等等),以及,下次發生同樣的事情,他可以怎麼做呢?

每一次的衝突與爭執,都是小孩學習與練習與他人相處的機會。很多孩子在起衝突時會先找大人解決問題,這時家長和老師可以先同理孩子的情緒,並且協助孩子「想」如何解決問題,然後讓孩子自己去解決問題,這些都是可以在遊戲中學到的東西。藉由玩,小孩可以增進自我情緒調節,並且增進社交人際技能 (Elias & Berk, 2002)。

下課時間和上課時間一樣重要

一份由美國小兒科學會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AAP) 的報告推薦,小孩每天應該要有90分鐘的玩樂時間,並且推薦戶外遊戲。但現在,不管是在美國或是台灣,因為學校對於學科與考試越來越重視,導致小孩可以玩樂的時間大幅減少。在一些學校裡,老師甚至會以「不准下課」做為對孩子的懲罰──當小孩上課不聽話時,下課時間也只能乖乖坐在教室裡。

由美國小兒科學會(AAP)2013年發表的一篇文章"The Crucial Role of Recess in School"也強調了下課時間(recess)的重要──下課時間是一段讓孩子休息、玩、想像、思考、活動、以及與別人相處的時間。美國The Huffington Post上也有一篇文章"Recess is not a privilege"提到,在現在已經有這麼多研究顯示遊戲與玩的重要性,老師更不應該把下課時間當作獎勵或是懲罰。小孩需要下課(recess),就像他們需要上其他科目一樣。下課和上課一樣重要。

寒假就要到了,在沒有寒假作業的壓力下,請讓孩子好好的玩吧!也期待家長與學校老師能夠更重視兒童遊戲的重要性,讓孩子有足夠的下課與遊戲時間。


*留佩萱新書上市

《療癒,從感受情緒開始》

YLNA80療癒從感受情緒開始-封面300dpi

出版社: 遠流
出版日期: 2019/8/29 (8/23開始預購)

 

 

《童年會傷人》

123
出版社: 小樹文化
出版日期: 2017/7/10

讀書共和國:https://goo.gl/aKs1B1

延伸閱讀:

  1. Recess Is Not a Privilege
  2. The Crucial Role of Recess in School

關於「遊戲」的相關組織或機構:

  1. Playworks: http://www.playworks.org
  2. Kaboom: http://kaboom.org
  3. The International Play Association: http://ipaworld.org
  4. 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Children’s Play: http://www.iccp-play.org
  5. The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Play: http://tasplay.org
  6. U.S. Play Coalition: http://usplaycoalition.clemson.edu
  7. Association for Play Therapy: http://www.a4pt.org

參考資料:

  1. Bateson, P. (2011). Theories of play. In A. Pellegrini (Ed.), The Oxford handbook of the development of play (pp. 41–47). New York,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 Casey, B., Erkut, S., Ceder, I., & Mercer Young, J. (2008). Use of a storytelling context to improve girls’ and boys’ geometry skills in kindergarten. Journal of Applied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29, 29–48.
  3. Elias, C. L., & Berk, L. E. (2002). Self-regulation in young children: Is there a role for sociodramatic play? 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 17, 216–238. doi:10.1016/S0885-2006(02)00146-1
  4. Elkind, D. (2007). The power of play: Learning what comes naturally. Philadelphia, PA: Da Capo.
  5. Gray, P. (2011). The decline of play and the rise of psychopathology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American Journal of Play, 3, 443–463.
  6. Han, M., Moore, N., Vukelich, C., & Buell, M. (2010). Does play make a difference? How play intervention affects the vocabulary learning of at-risk preschoolers. American Journal of Play, 3(1), 82–105.

 

讓孩子玩,和學習一樣重要! 有 “ 6 則留言 ”

  1. 引用通告: 教孩子比成績更重要的事情 | About Counseling

  2. 引用通告: 教孩子比读书和成绩更重要的事情-你來啦 Nilaila.COM

  3. 引用通告: About Counseling 文章整理 | About Counseling

  4. 引用通告: 106上家長日教養文章分享-讓孩子玩和學習一樣重要 | 同榮附幼甜甜班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