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需要讓自己能夠待在「之間」

*本文章摘自《尋找復原力》(2020,遠流出版)

有很長一段期間,我的桌前牆壁上貼著一張我從網路上讀到的句子:「所有美好的改變,都來自於先有混亂。」(All great changes are preceded by chaos.)

當時的我正經歷失去,本來規劃好的人生計劃突然間一片混亂。每一天,我都會盯著牆上貼著的這張紙,心裡想著:「我希望這句話是真的!」一部分的我想相信這句話,這樣我才能對未來充滿信念;但另一部分的我充滿懷疑,這些混亂讓我看不清楚前方,我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

博士班畢業後因為搬家,這張紙被我收進了盒子裡。在寫這本書時,我想起了這句話,然後去翻出收納盒,找出這張當初貼在牆壁上的紙。這次重新讀這個句子時,心中充滿感激,因為當初發生的混亂讓我成長與改變,成為現在更喜歡的自己。

其實,所有的成長與改變都需要經歷混亂。你必須要讓「舊的自我」瓦解碎裂,然後攜帶走你想保留的部分,捨棄該放下的部分,再加入新的東西,才能慢慢建立起「新的自我」。正是因為有混亂,讓本來整齊排序好的東西鬆動了,才能重新製造空間,才能挪動與改變。

這樣的經驗也讓我改變一些人生觀。過去的我非常討厭未知,總是需要事先規劃好一切,認為人生就應該要依照我規劃的進行;而現在的我,每當混亂出現時,則是多了一點好奇心,想著:不知道這次的混亂,會讓我有什麼改變?會把我帶去哪裡?

混亂,是改變的開始

在諮商中,我很常用划船向個案做比喻。你離開了熟悉的岸,來到水中央,在這裡,你已經看不見本來的岸,但也看不到另一端,在一望無際的湖水中,你覺得自己迷失了。熟悉的人事物消失,現在一切都很陌生、充滿未知,你覺得很恐懼,不知道接下來該往哪裡去,不知道將來會是什麼樣子?

你來到了「之間」(in-between)地帶。

人生中有許多可以離開熟悉岸邊的機會,有時是你主動的,有時是被迫的。我猜想,二○二○年爆發的疫情,讓許多人被迫離開自己熟悉的岸,這個熟悉的岸可能是你過去的生活型態、工作、學業、人際關係、戀情、計劃好的未來、信念、自我認同、價值觀等等。這個離開已知朝向未知走過去的「之間」地帶,之所以令人感到害怕,正是因為熟悉的事物消失了,而我們的大腦認為「熟悉」就是「安全」。有時候,待在「之間」實在太恐懼,所以許多人會轉身回到熟悉的地方──枯死的關係、沒有熱忱的工作或生活樣貌、舊有的自我認同,因為當未知太難以承受,大腦就會想回去尋找熟悉的人事物。

若要成長,你就必須要讓自己能夠待在這個「之間」地帶夠久。其實,「之間」代表一個新的開始,如果你能夠容忍未知,讓自己繼續在「之間」走著,就有可能抵達一個你從來沒想過的新世界──可能是和過去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人生態度、價值觀,或是不一樣的職涯道路。

改變不僅僅是你願意接觸新事物,還要願意放下與捨棄某些部分的舊事物、舊自我。每一種成長與改變都需要你願意踏入「之間」,願意離開舊的岸,才有機會抵達新的地方。

二○二○年的疫情雖然帶來許多焦慮,但我內心有一部分想著:啊,我又踏入「之間」地帶了!我的價值觀、自我認同、對未來的想像,這些本來要落地扎根的東西,因為疫情又開始挪動轉變。對於這次進入「之間」,我反倒多了一點好奇心:不知道疫情的混亂會對我造成什麼改變?疫情結束後,我會成為什麼樣的一個人?

人生中每一個挫敗、困境、不如預期的事情,都是一個讓自己踏入「之間」的機會。

你願意讓自己踏入「之間」嗎?

學習向生命「投降」

生命中唯一能確定的事情,就是它會不斷改變,這個世界無時無刻都在變化。《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的作者伊莉莎白.吉兒伯特(Elizabeth Gilbert)在二○二○年一場談論疫情的演講中說:「這個世界正在做它的工作,它的工作就是不斷改變,有時候改變得很劇烈、有時候改變得很突然又快速。」

聽完她的演講不久後,我看到吉兒伯特在她的臉書貼了一張照片,是她的日記本其中一頁,上面寫著:「你很害怕向生命投降,因為你不想要失去控制。但其實你從來都沒有控制,你有的只是焦慮。」

讀到這句話時,我盯著「投降」這個詞許久。我猜想,許多人看到「投降」這個詞時,心中會充滿負面含意──投降就是輸了,就是失敗。世界著名靈性作家艾克哈特.托勒(Eckhart Tolle)解釋:「投降」,就是向生命說「好」。向生命投降,並不是放棄生命,而是放棄「對抗」生命,放棄抗拒事實。

當我們不斷對抗事實,就可能陷在對抗的狀態中。你可能會不斷抱怨:「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情?」「為什麼疫情要把我的計劃打亂?」「為什麼這件事會發生在我身上,太不公平了!」「他怎麼可以對我做這樣的事?真是太過分!」當我們卡在對抗事實狀態,就會陷入怨懟和憎恨當中。

向生命「投降」,就是可以接納。你或許可以這樣想:對,雖然我不喜歡,但是這件事情的確發生了,而我接下來想怎麼做?我要怎麼面對?

放掉控制,擁抱未知

我猜想,要願意放掉「人生照著我的規劃進行」的控制感,對許多人來說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至少對我來說,非常困難,我也還在不斷學習中。

許多痛苦都來自於生命的展開和自己預期的不一樣。當我們願意放棄抵抗事實,願意放掉去控制「我的人生應該要這樣過才對!」,願意放下自己的「預期」,才能接納自己真正的生命狀態與樣貌,好好活著。

如果能夠放掉想要控制人生的幻想、願意去擁抱未知與不確定性,你就能夠讓自己踏入「之間」。在這個「之間」地帶,你多了許多空間,可以探索、可以發現、可以有各種新的可能。

從舊的自我到新的自我,你必須穿越「之間」。當然,在「之間」地帶很不舒服,因為舊的自我消失了,新的自我還沒長出來,所以會有一段期間,你發現自己誰也不是。在這裡,你必須讓自己和未知與不確定性共處;你要能夠放掉不再適用的自我認同,放掉過去,並感受失去所帶來的哀傷;你要同時能夠一手握著某些舊的自我,另一手握著那些慢慢長出來的新自我;你要抱有信念,相信這個「之間」需要花點時間,才能塑造新的自我。

如果你現在已經進入到「之間」地帶,那麼,恭喜你!請讓自己擁抱未知與不確定性,然後繼續走、繼續前進。

你會抵達下一個階段,會看到另一端新的岸。


◎購買《尋找復原力》

博客來:http://bit.ly/2INcNGi
誠品:https://bit.ly/3g19APK
金石堂:http://bit.ly/2UHJJ5v  

成長,需要讓自己能夠待在「之間」 有 “ 2 則留言 ”

  1. 我也是很害怕,我就找電話☎️諮商老師談一談:我好害怕,怎麼辦?然後,我們就繼續談吧⋯⋯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