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的生活像戰場…──理解創傷,幫助孩子學習

「在家裡,我媽媽會用爐子燙我哥哥的手,我哥哥曾經企圖掐死我,也性侵害我非常多次。幾個禮拜前,我被媽媽趕出家門,就因為我跟她說她的新男友是個毒販。我爸爸在我還沒出生前就被殺死了,我的生命中只有媽媽,從小到大我都幫她照顧弟弟妹妹,她卻這樣把我趕出去…,我希望我能夠回到過去,不要被生下來。」

「大概在我七歲左右,我媽媽開始吸毒;我十二歲時,有一天放學從學校走回家,有個男子從後面抓住我然後性侵我,他恐嚇我說,如果我敢說出去,他就會殺死我家人。從那天起,我每天走路回家都在哭,我痛恨自己,覺得自己很髒,每天像個殭屍一樣行走。但是,我在學校會裝作一個開朗的女孩,因為我不想要大家知道這些秘密。」

「從小到大,我媽媽的情緒非常不穩定,就像是在坐雲霄飛車一樣…。還好我有吉他、以及紙筆可以讓我創作,不然我現在應該已經死了,或是正在割腕…。」

這是三位就讀林肯高中的學生對於自己生活的描述。美國華盛頓州東南區的林肯高中,位於當地社區「活躍」的中心──暴力犯罪、幫派結群、毒癮氾濫。許多就讀林肯高中的青少年逃學、吸毒、或是有暴力與行為問題,他們是社會大眾標籤的「問題學生」,大家認為這些孩子就是沒救了、以後等著以後去坐牢吧。

但是,林肯高中的校長卻不這麼想,他在紀錄片“Paper Tigers”(暫譯:【紙老虎】)中提到,他一直在尋找要如何幫助這些孩子,直到幾年前參加了一個研討會聽到了「負面童年經驗研究」(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 Study,簡稱ACE研究),讓他理解創傷對孩子造成的影響。於是,從2010年開始,林肯高中的老師們開始採取「創傷知情照護」(Trauma-Informed Care),用理解創傷來面對學生的各種行為問題。2015年上映的【紙老虎】(註一),就拍攝了林肯高中如何用成為「創傷知情」來改變孩子。

對於許多孩子,戰爭就發生在家裡

很多人在聽到「創傷」這個詞時,會聯想到戰場上的軍人,好像必須要經歷戰爭,才會得到創傷。但是,對於許多孩子,戰爭就發生在家裡

二十年前,美國醫生文生‧費利帝(Vincent Felitti)研究了約一萬七千多位成年人的健康狀態和童年經驗間的關聯性,這是著名的ACE研究(註二)。ACE研究詢問十種童年逆境,包含肢體虐待、情緒虐待、疏忽、性侵、家暴、雙親離婚、家人有毒癮或酒癮問題、家人有精神疾病或嘗試自殺、或是家族成員有人入獄,每經歷一種逆境就算一分,稱為ACE分數,總分為十分。研究顯示,ACE分數越高的受試者,也就是負面童年經驗越多的人,他們有更高的機率得到身心疾病,像是癌症、心血管疾病、肥胖症、憂鬱症、焦慮症…等等

在學校裡,研究也顯示了ACE分數越高的學生有越多行為和學習問題。林肯高中一個班上的十七位學生中,有十三位孩子的ACE分數至少五分,有四位學生的ACE分數至少八分。而不僅僅是這十種童年逆境,其他種類的逆境像是照顧者情緒不穩定、被父母拋棄、或是生活在充滿暴力犯罪的環境中、生活貧困、被歧視…等等這是許多孩子的生活──他們每天就像是活在戰場上

很多老師認為學生每天到學校都準備好學習,但實際上,孩子可能今天來到學校後情緒不穩定、無法專注,是因為從前一晚就沒有東西可以吃所以肚子很餓、或是前一晚哭著躲在棉被裡聽父母爭吵摔東西,讓孩子很擔心今天會不會回家後媽媽就不見了。

許多孩子每天來上學時已經傷痕累累。這些生活在毒性壓力(Toxic Stress)環境中的孩子,他們每天都要花許多力氣「求生存」──時時警覺周遭的威脅,無時無刻準備好反擊或是逃跑。

真老虎?紙老虎?受創的孩子分不清

 美國作家珍‧麥康納(Janyne McConnaughey)曾經分享自身的創傷經驗:「我以前都告訴別人,『我小學一年級的老師很恐怖,常常會把學生綁在椅子上,或是把學生帶到教室後面去打,所以我很怕去學校,直到後來學校換了一位新老師後,一切才恢復正常。』但是有一天我翻出了小學一年級的成績報告,發現從頭到尾簽名的都是同一位老師,根本就沒有換過老師,發生了什麼事情?」

藉由心理治療,她開始慢慢拼湊出事情的原貌:小學一年級時她正在被性侵,而這位受創的小女孩,每天都非常恐懼,所以,老師可能是開玩笑的說幾句話,她就非常害怕老師要把她綁在椅子上。雖然她的記憶並不是真實的事件,但是害怕與恐懼的感受卻是真實的──這是一位受創的小女孩看待事情的眼光,像是戴著創傷的鏡片過生活

21245730_10211609746931638_2066809481_o

創傷改變孩子如何解讀事物的眼光,任何東西對他們來說都可能是危險   (繪圖/ Jenny Chen)

創傷改變了孩子解讀事情的眼光,這是他們求生存的方式。當一個人碰到壓力或威脅時──譬如有一隻老虎突然跳出來──就會進入「攻擊或逃跑」(Fight or Flight)模式,讓身體大量分泌壓力賀爾蒙,準備好反擊或是趕快逃命。正常情況下,當壓力事件結束後,人可以關閉攻擊或逃跑模式,緩和下來。但是,長期生活在毒性壓力下的孩子,他們卻是一直處在攻擊或逃跑模式中,他們的大腦準備好無時無刻面對威脅,因為任何東西對他們來說都可能是危險。就如【紙老虎】紀錄片裡林肯高中的老師說:「這些孩子無法區分是真的老虎,還是紙老虎。」對這些孩子來說,紙老虎就像真的老虎一樣可怕。

經歷創傷改變一個人如何解讀事物。當你在路上看到一個人迎面走來,沒受過創傷的人看到的是一個在街上走路的人,但是對於一個曾經被強暴過的人,他眼中看到的是下一個可能要侵害他的人。在學校裡,老師嚴厲的眼神或是指責的口吻對於某些孩子來說是:「老師要生氣了,我要趕快坐好!」但是對於一直處在「攻擊或逃跑」狀態的孩子,老師一句貶低的話語、一個眼神、或是同學不小心輕輕撞到,都可能觸發他們攸關生死的恐懼感,引發各種情緒行為反應

成為創傷知情老師,用理解取代處罰

許多老師會認為:只要孩子夠努力,就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就能夠專注、成績表現好 。但是,這樣的假設可能並不適用於經歷創傷的孩子。林肯高中的老師解釋,要成為創傷知情老師很重要的原則,就是:「不要認為孩子的反應是針對你。」如果生活在創傷環境下改變了孩子解讀事情的眼光,那麼,老師也需要用創傷知情的眼光去理解學生的行為

美國藥物濫用暨心理健康服務署(註三) 解釋「創傷知情」為:能夠理解創傷、辨認創傷反應行為,並且用這些理解來回應個案來防止再度受創。在紀錄片中,林肯高中的老師們了解原來這些孩子是一直處在「攻擊或逃跑」的生存模式中,而傳統的管教方式像是責罵、隔離、處罰、停學等等,並無法幫助孩子,只會讓孩子不斷啟動攻擊或逃跑反應。於是,他們開始用理解與同理來取代懲罰。譬如,當學生打架時,林肯高中的校長和警察選擇用輕柔的口吻幫助孩子冷靜、讓孩子感受到他們是安全的,然後再和孩子好好對話。「如果是以前,我會直接嚴厲指責和停學五天,但是這樣的處罰對孩子一點幫助都沒有。」校長解釋。

用溫柔的語氣和同理心來取代責備與處罰,像是老師一句關心的話語、一個擁抱、或是輕輕地拍背,這些簡單的動作,就能幫助孩子解除「攻擊與逃跑」模式,回到能夠思考學習的狀態。在創傷知情學校裡,孩子「惹麻煩」時並不會立刻被懲罰,因為老師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所以老師給孩子更多的支持,幫助他學習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

你可以成為幫助孩子治癒的大人

ACE研究告訴我們負面童年經驗對人造成的身心健康影響,這些研究結果讓人心痛,卻又是那麼的真實。但是,研究也告訴我們,只要孩子生命中有一位讓他感受到關心與信賴的大人,他們就能發展復原力、開始治癒。在成為創傷知情學校後,林肯高中的老師們看到了學生顯著的改變:畢業率提高五倍、念大學的學生提升三倍、並且校內暴力衝突大幅度降低。

2010年,林肯高中是美國少數幾間開始採取「創傷知情」模式的學校,至今,美國已有上百間學校也加入了創傷知情學校。對許多孩子來說,家庭的毒性壓力是混亂的來源,而學校可能是唯一讓他感受到安定的地方。而學校裡的大人──不論是老師、行政人員、保健室阿姨…等等,讓孩子感受到安全與被重視,我們都可以成為孩子生命中幫助他治癒的那位大人

(本文刊登在人本教育札記9月號)


*留佩萱新書上市

《療癒,從感受情緒開始》

YLNA80療癒從感受情緒開始-封面300dpi

出版社: 遠流
出版日期: 2019/8/29 (8/23開始預購)

 

 

《童年會傷人》

123
出版社: 小樹文化
出版日期: 2017/7/10

讀書共和國:https://goo.gl/aKs1B1

 


文章註:
1. 註一:紀錄片“Paper Tigers”於2015年上映,記錄美國林肯高中採用「創傷知情」來幫助孩子。可於YouTube購買影片觀看(無中文字幕),也可以到紀錄片官方網站查看:https://goo.gl/UUZD4T
2. 註二:「負面童年經驗研究」為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 Study,一般都稱為ACE研究,若對這個研究有興趣,可以參考我之前在部落格上寫的文章〈ACE研究:受了傷的童年告訴我們什麼?
3. 註三:美國藥物濫用暨心理健康服務署(Substance Abuse and Mental Health Services Administration)對於「創傷知情」(Trauma-Informed)的解釋:https://goo.gl/6iYGfu


參考文獻

  1. Trauma-Informed Teaching 
  2. 10 Things About Childhood Trauma Every Teacher Needs to Know
  3. Helping Traumatized Children Learn 
  4. Schools promoting ‘trauma-informed’ teaching to reach troubled students
  5. The Limitations of Teaching ‘Grit’ in the Classroom

  6. What happens when schools meet trauma with understanding, not discipline
  7. When your teen is living with trauma
  8. The Classroom through the Lens of Trauma

當孩子的生活像戰場…──理解創傷,幫助孩子學習 有 “ 4 則留言 ”

  1. 引用通告: About Counseling 文章整理 | About Counseling

  2. 引用通告: 【創傷知情學校系列Part 1】 邀請你一起成為創傷知情者 | About Counseling

  3. 引用通告: 【創傷知情學校系列Part 2】用創傷知情眼光理解孩子 | About Counseling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